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7567 前往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中心查询
资讯

咨询电话:

13610701611

08:00-20:00

全部商品分类
首页 行业资讯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企业名录 招商加盟 行业展会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首页 > 市场行情 > 共筑防线,整治健康养生“假专家”乱象

共筑防线,整治健康养生“假专家”乱象

2025-07-18 0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点击量:9  评论(0人参与)
 

近些年,随着健康养生热潮兴起,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国学养生”“中医秘方”等旗号,精心包装“专家”身份,游走于大街小巷、乡村基层,以高价兜售劣质保健品。消费者一旦上当,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延误治疗,生命健康权益受到损害。整治这一乱象,既需要执法部门以雷霆手段斩断欺诈链条,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为何此类骗局屡禁不止?原因在于其手段狡猾,且钻了管理的空子。这类假冒专家伪造资质,利用一些单位、社区、村镇在核验身份和活动资质时的疏漏,以“公益”之名混入。他们惯用“健康恐吓”“现身说法”等手段,让受害者难以辨别真伪。而受骗者往往因证据难寻、怕麻烦或缺乏维权意识而放弃追责。违法者即使被查,常常只是缴罚款了事,换个“马甲”又能重操旧业,导致治理陷入“打而不绝”的困境。根治这一顽疾,需发动多方力量,共同织密“防伪网”。

扎紧篱笆,从源头严防死守。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村镇组织是防骗的第一道关口。对于任何主动上门、打着“健康讲座”“公益授课”旗号的组织和个人,要严格核实其身份和资质,不能只看复印件或只听口头承诺,必要时需打电话向有关单位进行确认。同时,要按照“谁接待、谁审核、谁负责”要求,把审核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头上。

提升“免疫力”,挤压骗子生存空间。各级基层行政部门、涉老服务机构要加强防骗宣传,用真实发生的案例揭露骗子的话术套路,让老百姓看穿其背后的把戏。此外,技术手段的使用要跟上。鼓励平台运用智能工具,对网络直播间、健康类短视频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捕捉到“包治百病”“根治XX”等违规敏感词,立即预警并介入处理。

重拳出击,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对于查实的保健品欺诈案件,不能进行“罚酒三杯”式的处理,而要构建更严厉的惩戒体系。一是罚要罚得痛。对主犯不仅顶格罚款,更要坚决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限制其高消费、行业准入等,让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二是赔要赔到位。建立便捷高效的“保健品欺诈维权通道”,联合司法部门、消协、法律援助机构,为受害者特别是老年受害者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切实降低维权门槛和成本,努力追回损失。三是疏堵要结合。在强化监管、补好漏洞的同时,也要引导市场提供真正优质、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产品和服务,用“良币”驱逐“劣币”。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版权所有:健康养生产业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备案号:备案中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0060号-3